2019欧亚经济论坛生态分会暨亚信生态城市建设经验交流研讨会于9月10-11日在西安举行,关注各类环境主题,包括聚焦大气污染防治与协同治理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应用。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还指出,要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合作,构建生态城市伙伴关系。
生态城市,是一种建立在深层次认知关系上的新文化观。如何协调社会、经济、自然之间的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是建立生态城市的重点。也可以说,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
先来认识一下,在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这个重要概念——“生态城市”是什么样。
标准: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生活质量高;环境质量高;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特点: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结构合理、关系协调。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
报告中指出,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的历史契合点,是城镇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代表着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的水平。报告采集了相关数据,得出了284个城市2015年生态健康状况综合排名、2015年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前100、2015年健康宜居型城市综合指数排名前100等。
报告中提到,珠海市汇聚国家首批生态园林城市、新型花园城市、幸福之城、经济优势、地理位置等优势;厦门市,金融、旅游等第三产业发达,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方面表现突出;三亚市,有“东方夏威夷”的美称,在调查的284个城市之中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利用率接近100%……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曾表示,“生态城市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路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钱易也发表过意见,称生态城市“要大力开发‘城市矿山’,把城市垃圾作为资源来开发利用”。且,钱易教授明确表示,“政府、企业、居民,都对生态城市的建设负有责任”。
2016年,《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给出了一张生态城市规划技术路线图:
可初步窥见,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是一个链接多方面社会形态的框架体系。无论是前期准备、中期规划,或者是后期管理,均蕴含着多重板块,牵出了一条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产业链。